[茶道茶艺] 请一把壶回家
茶艺“四要”之三——火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 作品名:美壶特惠 手工手制紫砂壶特好老紫泥容天壶 茶壶 茶具 单壶 价格:点此询价
活火茶有九难,火为之四。烹茶要"活火",燃料选择上一要燃烧值高,二要无异味。如何看火侯?"三大辨,十五小辨"是古人的经验。
饮食行业谚话曰:"三分技术七分火。"
烹茶用火不易,所以陆羽《茶经·六之饮》中提出"茶有九难"火为之四。并说"膏薪疱炭,非火也",即有油烟的柴和沾有油腥气味的炭不宜作烤、煮茶的燃料。
就如烤饼茶而言,其火功就很难掌握。《茶经·五之煮》写道:凡炙茶,慎勿于风烬间炙。熛焰如钻,使炎凉不均。持以逼火,屡其翻正。候炮出培〓(lǒu),状蛤蟆背,然后去火五寸。卷而舒,则本其始,又炙之。若火干者,以气熟止;日干者,以柔止。
唐代饮用的饼茶,属于不发酵的蒸压茶类。炙茶就是烤制饼茶,成功与否全在于对火功的掌握。不能在迎风的余火上烤,火焰飘忽,令受热不均。夹着茶饼近火烤之,勤翻转,等烤出象蛤蟆背一样的泡来时,然后离火五寸烤,待卷缩的茶饼舒展开再烧一次。若是焙干的饼茶要烤到水气蒸发完为止;若是晒干的,烤到柔软为止。
能否烤好饼茶,掌握火候是关键。古人说:"物无不堪者,唯在火候,善均五味。"
火候包括火力、火度、火势、火时。火力包括急火(武火)、旺火、慢火(文火)。
如今之云南"烤茶",似是古代烤茶的遗风。其法是先将砂罐烘热,再放入茶叶用文火烤,不能立刻焦黄,但要烤透,烤到茶叶焦香扑鼻再取出烹茶。若用开水直接冲泡烤茶,便会发出"嗞嗞"响声,又名"响雷茶"。
怎样看火候?看火焰燃烧情况无多大意义,主要依据是"看汤",即观察煮水全过程。对此,明代的张源在《茶录》中讲的全面,原文是:汤有三大辨、十五小辨。一曰形辨,二曰声辨,三曰气辨。形为内辨,声为外辨,气为捷辨。如虾眼、蟹眼、鱼眼、连珠,皆为萌汤;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,水气全消,方是纯熟。如初声、转声、振声、骤声,皆为萌汤,直至无声,方是纯熟。如气浮一缕、二缕、三四缕,及缕乱不分,氤氲难绕,皆为萌汤;直至气直冲贯,方是纯熟。这是经验之谈,很精辟,叙述方式是地道的中国特点,擅长形象思维,绘声绘影,维妙维肖,不善于运用科学术语和逻辑推理。所谓"汤有三大辨,十五小辨",实际上是观察水的沸腾,未及100℃,水中的汽泡由无到有,有小到大,由断续冒泡到连续冒泡。小大泡附于器壁,大概叫"虾眼",一般水一受热便会出现。然后汽泡渐大,似"蟹眼",似"鱼眼",最后"连珠"涌出;汽化现象达到高潮,水温升至100℃,则如"鼓浪",即沸腾是也。以沸点为界,未沸叫"萌汤"(又作"盲汤"),已沸叫"纯熟"。这是"形辨"。宋代黄庭坚《踏莎行》内有一句"银瓶雪滚翻成浪"就是描写水沸腾时情状。宋代以前烧水用"鍑",形似釜式大口锅,方耳,宽边,鍑底中心突出似"脐",因无盖故可形辨。宋以后改用有盖铜瓶烧水,是否沸腾只有靠"声辨"。所谓"初声"、"转声"、"振声"、"骤声"皆是未沸时水汽与器壁共振发出的声响;无声则沸。如俗语所说"开水不响,响水不开",此话又用来比喻谦虚,所谓"满坛子不响,半坛子咣"。水沸腾时一般汽化现象基本中止,声波共振亦随之基本中止,所以"开水不响"。这是声辨。气辨是看汽化现象强弱,水温达100℃便蒸气升腾,直到烧干为止。当蒸气直冲,并掀开瓶盖时,水定已沸腾。
那年头没有温度计,古人只好靠眼、耳判断水是否沸腾。皮日休是唐代诗人,他的《煮茶》就写了"三辨",诗曰:香泉一合乳,煎作连珠沸。时看蟹目溅,乍见鱼鳞起。声疑松带雨,饽恐生烟翠。
清代名士李南金也写有一首咏煮茶火候的诗,诗曰:砌虫唧唧万蝉催,忽有千车捆载来,听得松风并涧水,急呼缥色绿瓷杯。李南金和皮日休的观点相同:水临近沸点,火候恰到好处。但按张源的"三辨"之说此刻水未纯熟,仍是萌汤。何者为宜?古人云,"老与嫩,皆非也",又说"水老不可食"。"老"指水烧过了头,有益矿物质全析出,有毒物质亚硝酸盐含量因蒸发而升高,水无刺激性,味滞纯,说"水老不可食"有一定道理。"嫩"指水未开,矿物质未析出,水不好喝,因温度不够,茶叶中有益物质未充分溶解,香气和滋味均不佳。还有人主张水煮至"蟹眼"恰到好处。如名士褚人获就认为"若声如松风涧水而遽瀹(yuè)之,岂不过于老而苦哉!"他说:松风桧雨到来初,急引铜瓶离竹炉,待得声闻俱寂后,一瓯春雪胜醍醐。
一般说来,煮茶多用武火与文火,没炒菜那么复杂,但在燃料的选择上要求比较特殊。《茶经·五之煮》云:其火,用炭,次用劲薪。其炭,曾经燔(fán)炙,为膻腻所及,及膏木、败器,不用之。古人有劳薪之味,信哉!陆羽认为煮茶最好用木炭,其次是硬柴,如桑、槐、桐、栎一类。沾染了油腥气味的曾烧过的炭,以及含油脂的木柴,如柏、桂、桧一类,还有腐朽的木器都不能用来煮茶,否则会有"劳薪之味",此语典出《晋书·荀勖(xù)传》,说的是晋代荀勖与皇帝一块吃饭,荀勖说这饭是用"劳薪"烧的,皇帝惊奇,问厨子,果然是用陈旧的车脚做燃料烧的饭。
陆羽此论很有道理,燃料不洁则必串味,有损茶品。他强调烹茶要用"活火",唐代李约说"茶须缓火炙,活火煎",苏轼说"贵从活火发新泉"、"活水还须活火煮"。所谓"活火",大概指燃料洁净,无异味,燃烧力强,有火焰。唐代苏廙(yì)著《十六汤品》概叙茶汤好坏,其中有五品都因为燃料不好而坏了茶汤,文中说:……第十二,法律汤:凡木可以煮汤,不独炭也。惟沃茶之汤非炭不可在茶家亦有法律,水忌停,薪忌薰。犯律逾法,汤乖,则茶殆矣。第十三,一面汤:或柴中之麸火,或焚余之虚炭,木体虽尽,而性且浮。性浮,则汤有终嫩之嫌。炭则不然,实汤之友。第十四,宵人汤:茶本灵草,触之则败。粪火虽热,恶性未尽,作汤泛茶,减耗香味。第十五,贼汤,一名贱汤:竹条树梢,风日干之,燃鼎附瓶,颇甚快意,然体性虚簿,无中和之气,为茶之残贼也。第十六,魔汤:调茶在汤之淑慝(tè),而汤最恶烟。燃柴一枝,浓烟蔽室,又安有汤耶;苟用此汤,又安有茶耶。所以为大魔。苏廙认为燃料有烟不行,有异味不行,无火焰不行,火焰不持久亦不行,一句话关总:煮茶非炭莫属!用竹条树梢或烟柴必坏汤品。明人许次忬在《茶疏》中进一步发挥苏廙的论点,并主张炭先烧红,待异味余烟散尽火力正猛时煮水烹茶必得最佳汤品。他主张武火乃至急火煮水,猛水还以扇助之,愈速愈妙。这样煮出的水不会"鲜嫩风逸",不会"老熟昏钝"。
明以后由煮茶发展到以开水冲泡,"火候"一说"燃料"一说自然也由繁到简。水开即冲茶,无须"三大辨、十五小辨"。燃料业已多样化,煤、煤气、液化气、电等等,城市里以木炭煮水并非易事,燃料难以买到。但"活火"一说,防止燃料异味串味损坏茶品一说,对现代茶人仍有指导作用。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80 cc
泥料:原矿紫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00 cc
泥料:原矿底槽清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35 cc
泥料:老段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35 cc
泥料:老段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60 cc
泥料:老段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60 cc
泥料:原矿底槽清
价格:点此询价
紫砂知识分类
- 宜兴紫砂
- 紫砂历史
- 紫砂名人
- 紫砂江湖
- 紫砂书籍
- 紫砂评论
- 紫砂壶价格
- 紫砂常识
- 走进紫砂
- 紫砂壶选购
- 紫砂壶开壶
- 紫砂壶养壶
- 紫砂壶设计
- 紫砂壶鉴别
- 紫砂壶型
- 紫砂壶视频
- 紫砂艺术
- 紫砂鉴赏
- 收藏紫砂
- 紫砂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具
- 紫砂壶陶刻
- 紫砂印章
- 紫砂术语
- 成型术语
- 鉴赏术语
- 行业术语
- 紫砂泥料
- 紫泥
- 红泥
- 绿泥
- 古铜泥
- 墨绿泥
- 红皮龙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黑泥
- 天青泥
- 大红袍
- 紫茄泥
- 降坡泥
- 朱泥
- 青灰泥
- 底槽清
- 黑星土
- 清水泥
- 段泥
- 黑疾星
- 紫砂壶与茶
- 茶叶知识
- 茶道茶艺
- 茶叶器具
- 茶诗茶文
- 茶史茶事
- 茶叶资讯
- 普洱茶功效
- 普洱茶泡法
- 工夫茶
- 名人与茶
- 铁观音
- 乌龙茶
- 书法
- 名人书画
热门资料
- 1 宜兴紫砂壶-新紫砂壶的保养和 292301次
- 2 非常详尽的实拍紫砂壶开壶过程 193777次
- 3 现代,当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最 89413次
- 4 全手工紫砂壶的鉴别 65573次
- 5 顾景舟/顾景州底款,印款,印 28254次
- 6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(全) 23976次
- 7 宜兴紫砂工艺师职称名录全集 22547次
- 8 宜兴紫砂壶名家 周桂珍老师作 20463次
- 9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88次
- 10 大红袍泥料 15407次
- 11 欣赏精品好壶时大彬、陈鸣远、 14486次
- 12 周桂珍紫砂印章及其作品欣赏 13912次
- 13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727次
- 14 怎么辨别紫砂壶化工壶 13468次
- 15 “文革壶”紫砂壶价格和收藏 12278次
- 16 2010年紫砂助理工艺师名录 11393次
- 17 紫砂壶鉴别九个特点 11255次
- 18 什么是老段泥 10823次
- 19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597次
- 20 宜兴紫砂壶价格差距为什么很悬 10427次
紫砂壶型
- 1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88次
- 2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727次
- 3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597次
- 4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西施 9005次
- 5 常见紫砂壶壶型器型大全(图) 7451次
- 6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石瓢 7079次
- 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 6038次
- 8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井栏 5025次
- 9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秦权 4005次
- 1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掇球 3873次
- 11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竹段 3674次
- 12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匏瓜与 3560次
- 13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龙旦 3233次
- 14 壶型大解说-井栏壶的由来和欣 3192次
- 15 壶型大解说-鱼化龙壶型的由来 2713次
- 16 发一部分紫砂壶型的来历 2350次
- 1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如 2340次
- 18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仿古如 2329次
- 19 壶型大解说-秦权壶的来源和欣 2192次
- 2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报春 2120次
本站特约紫砂艺人
- 夏立
- 王石耕
- 查元康
- 徐建芳
- 许学芳
- 王伟
- 余仲华
- 朱永忠
- 范小龙
- 周洪彬
- 范国名
- 范泉明
- 王晓斌
- 庄伟平
- 徐浩
- 张秋平
- 朱牧清
- 王国强
- 张爱成
- 周斌
- 谭华斌
- 刘世涛
- 徐亚春
- 周路健
- 张听刚
- 曲峰
- 于洪霞
- 李彦雄
- 陆轶舟
- 蔡一强
- 陈进
- 龚涛平
- 何卫枫
- 万阗阗
- 酒虎
- 施小马
- 王健
- 廖未梅
- 耿其群
- 顾小英
- 许浒
- 吴行中
- 史云棠
- 王余平
- 郑新
- 杨一新
- 高湘君
- 丁洪顺
- 周定华
- 谈剑锋
- 范志峰
- 范磊
- 石丁
- 史金妹
- 蒋小彦
- 杨裴明
- 茶宠
- 蔡岩峰
- 邵惠雄
- 张云熙
- 吴杰
- 刘景
- 王孝新
- 许学军
- 谢曼伦
- 蒋小琴
- 盛益明
- 范国华
- 庄玉林
- 袁新强
- 尹君峰
- 吴靓
- 江友明
紫砂泥料
- 青段
- 石红泥
- 白朱泥
- 枣红泥
- 金桂砂
- 原矿底槽清
- 原矿紫泥
- 红皮龙
- 原矿段泥
- 天青泥
- 原矿降坡泥
- 原矿朱泥
- 原矿清水泥
- 本山绿泥
- 原矿红泥
- 青灰泥
- 原矿黑星土
- 原矿紫茄泥
- 古铜泥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原矿黑泥
- 大红袍
- 原矿绿泥
- 黑疾星
- 小煤窑朱泥
- 原矿墨绿泥
评论人
评论内容
评论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