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紫砂名人] 请一把壶回家
紫砂历代名家(新中国以前)
2012-09-21 14:52:54 浏览:480 次 来源:
宜兴紫砂壶网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 作品名:美壶特惠 手工手制紫砂壶特好老紫泥容天壶 茶壶 茶具 单壶 价格:点此询价
北宋
早期紫砂时期。1976年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紫砂古窑址,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残片。经考証其年代上限為北宋中期。据此,我们可以断定,宜兴紫砂器的生產歷史已有将近一千年了。宋人欧阳修。梅尧臣等都写过歌咏“紫甌”的诗词,或认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经诞生,而日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。1976年7月,在宜兴丁蜀镇的羊角山,发现古窑址的废片堆积,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残片,泥色紫红,泥质粗糙,手工技术不高,成品有明显的火疵,复原所得大部份為壶。羊角山窑,判断年代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,盛於南宋,下限延至明代中期。这一发现被认為印証了紫砂始於北宋的看法。
明朝时期
文献中确切记载的紫砂歷史,是从明代正德年间供春学金沙寺僧製作茗壼开始的。供春所制,据第一部紫砂艺术的专著-周高起在天啟年间写成的《阳羡茗壼系》中所说,当时已经极难经见。现存传世的供春壼;见於著录而且很著名的有两件:一件是“树癭壶”,传说曾為吴大澄收藏,后為储南强所得,把下刻“供春”两字,裴石民配製壶盖,黄宾虹為之定名,现存中国歷史博物馆:另一件是原罗林祥先生收藏,后藏香港条具文物馆,壶底有“大明正德八年供香”两行楷书铭款的“六瓣圆囊壼”。据顾景舟先生谈,曾见过树癭状进有十二件之多,不合文献所载供春壶的特点,似难以定為真品。不过,传世供春获作為明代中后期紫砂器的标志,时代赋予的地位还是不可忽视的。
明代中期
据明.周高起的《阳羡茗壶系创始》记载:金沙寺(宜兴湖父镇西南,為唐相陆希声山房)僧搏紫砂细士,搜筑為胎,规而圆之,刳使中空,踵捏口、柄、盖、底,作成壶具。附陶穴烧成,人遂传用。金沙寺僧的确切年代,已经难以查考。据推测应比供春年代略早,大概在成化~弘治年间(1465~1505)。考古发掘所见有明确纪年可考的紫砂实物,现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馆的一件藏品。这是一件提梁壼,通高17.7釐米,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的明司礼大监吴经墓,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砖刻墓誌。这件盛的质地、制法,可与羊角山出上标本相比照,它的胎体近似缸胎而质地较细,壼面站附著“缸坛釉?“,証明当时烧制紫砂还没有另装匣钵,是与一般缸器同窑烧成的。吴经墓出土的这件壼,对於鉴定供春生活时代製作的紫砂器,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。
明正德~嘉靖年间(1506~1566)
据《宜兴县志》记载:明正德间,有制帝名师供春,所制紫砂茶具,新颖精
巧,温雅天然,质商而坚。负有盛名,所制 “树癭砂壶”為世间珍宝,现藏於中国歷史博物馆。
金沙寺僧(约1506_1566);供春(约1506一1566)
明代嘉靖~万歷年间(1522-1619)
当时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、赵梁、袁锡、李养心和时朋。时鹏、董翰、赵梁、元畅是嘉靖、万歷时期的著名陶工,号称“四大家”。清乾隆年间吴騫所著《阳羡名陶录》说:董翰始创菱花式壶,赵梁多製作提梁式壼。他们的作品都有传世,当然不多,收藏家和鉴赏家很注意鉴别考証。落翰(约1567-1619)字后溪,始制菱花式命赵梁(约1567-1619)多制提梁式壶
李茂林(约1567-1619)字养心善制小圆式壶上有铣书记号
时朋(约1567-1619)大彬之父
时大彬(约158O-1650)时鹏之子,字少山,是供春以后最著名的陶艺大师。他生活在万歷年间,所用陶土杂有炮砂,制壶不务研媚,林雅坚致。最初仿供春作大壶,后识文学家、书画家陈继儒等人,接受品茶、试茶理论的啟发,一反旧制,专做小壶。这是紫砂壶艺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。茶论里说:“壶供真茶,正在新泉活火,旋伦旋嗓,以尽色声香味之蕴,故壶宜小不宜大,宜浅不宜深,壶盖宜盎不宜砥,汤力茗香,俾得团结氤氳。“与时大彬同时代或稍晚的李茂林、李忡芳、惠盂臣都迎合时代的风尚製作小壶。
明代后期
紫砂名师时大彬及其弟子李忡芳、徐友泉,有“壶家妙手称三大”之赞誉。时大彬所制茗壼,千态万状,信手拈出,巧夺天工,世称“时壶”、“大彬壶”,為后代之楷模。万歷时名工还有欧正春、邵文全、邵文银、蒋佰、陈用卿、陈信卿、闽鲁生、陈光甫、邵盖、邵二蓀、周后溪、陈忡美、沈君用、陈君等。万歷后的名工有陈俊卿、周季山、陈和之、陈挺生、承云从、陈君盛、陈辰、徐令音、沈子澈、陈子畦、徐次京、惠孟臣、霞轩和郑子候等。
李忡芳(约1580_1650)李茂林之子大彬门下第一高足
徐友泉(约1578_1644)名士衡
欧正春(约1578_1644)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
邵文金(约1580_1646)又名哼祥大彬弟子仿汉方式方壶独绝
邵文银(约1586_1648)大彬弟子製作文雅精巧
蒋柏夸(约1600_1644)名时英大彬弟了
陈信卿(约1600_1644)善仿时大彬李忡芳的作品
陈光甫(约1619_1654)仿供春大彬壶
陈俊卿(约1216_1661)為大彬弟子
沈君盛(约162O_1654)善仿徐友泉壶,為大彬再传弟子制壶参酌沈君用的技法.
陈子畦(约1625_1690)善制徐友泉壶式
邵盖(约1580_1636)制壶工巧,与大彬同时自树规模。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、亨样风格相同,当时有“邵家壶”之称。
周后溪(约1581_1639)。
邵二蓀(约1580_1639)。
陈用卿(约1620-1661),俗名陈三呆了。製作工细,题款字体仿鐘繇笔意。
陈正明(约1596-1661),制器极精雅。署款有“壬戌秋日陈正明制”。
閔鲁生(约1620-1654)仿製名家作品,都极认真,神形酷似。
陈忡美(约1621-1655),婺源人,初于景德镇做瓷,他觉得做瓷器的人太多,很难出名,后来到宜兴制陶。他善於配土,又擅长雕刻各种镇纸、香盒等文房摆件。惜早卒。
沈君用(约16?-1666),名士良,又名多梳。以自然界物器造型,配器上的“色象天错,金石同坚”的赞语。以离奇著称。人称“沈多梳”。后因壼得罪官府而陷於冤狱。
徐令音(约1620-1667),相传為徐友泉之子,也称小徐。
陈辰(约1620-1660),字共之。壼款雕刻得非常好,许多陶工都请他帮忙,是制壼人中的书法家。
陈和之(约1621-1654)。
陈挺生(约1620-1661)。
周季山(约1615-1662)。
沈了澈(约1610-1666),桐乡县人。与时大彬齐名。所制壶式与徐友泉相仿。
惠孟臣(约1620-1671)。
清朝时期
陈远(约1651-1722),字鸣远,号鹤峰,一号石霞山人,又号壶隐。善於制壼、杯、瓶、盒,手法在徐友泉、沈子澈之间。作品传下来的甚少,有“宫中艷说大彬壼,海外竞求鸣远碟”之誉。款式书法比徐友泉、沈子澈还好,有晋唐风格。
王友兰,康熙四年(1665),曾制苏州拙政园茗壼
金世衡(约1683-1783〕,“世衡”一作“士衡”,荆溪人。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,造工精巧,以橄欖形為主。
邵基祖。
邵元祥。
方曾三。
邵玉来。
邵玉延。
邵旭茂。
郑寧候(约1698-1766),善摹古器,书法亦工,制壼服薄而坚致、规矩。
惠逸公(约1766-1831),逸公制壼,大小均有诸色泥质俱备,他的工巧,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,故世称“二惠”。只是孟臣製品浑朴兼具精巧,逸公则工巧有餘,浑朴不足。惠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长,而楷书尤有唐人遗意。刻字用竹刀或钢刀,或飞舞或沈著,壶的泥色最奇。小帝制得很好,但比不过手制大壶古朴可爱。
华凤翔(约1683-1783),善仿古器,以彩釉汉方壶较多。
陈汉文、陈阴乾、陈覲侯(约1702-1765年),荆溪人,所制古器极精雅。传器中壶少而古器多。
许龙文(约1701-1755),荆溪人。所制多花卉造型。壶底常有“荆溪”印。
范章恩(约生於1740〕,字迪恩。在宜兴制壶颇负时誉。所制壶皆扁身、鞠流、平盖,风格嫻雅,骨肉亭匀。题名书法似米芾。
潘大和(约1761-1820)。
葛子厚(约1760-1850)。
杨彭年(约1772-1854),字二泉。乾隆时制壶多用模子,彭年制壶则用时大彬捏造法,虽随意製成,自有天然风致。嘉庆时陈曼生请其制壼并书,文人壶风大盛,将紫砂壶导入另一境地。彭年兼善刻竹,刻锡亦佳。印有“杨彭年”、“彭年”、“二泉”唯应和文士黄彭年加以区别。
吴月亭(约1812-1864),字竹溪,為杨彭年后辈,善雕刻。
冯彩霞(约1790-1861),女,宜兴人。曾被广东伍元华请去制壼。书法学欧阳询,间有草书。
清末民国
任淦庭(1889-1968)紫砂装饰艺人。
裴石民(1892-1979)為供春的树癭壶配製了壶盖。
吴云根(1892-1969)作品以竹子题材為主,实用美观。
王寅春(1897-1977)喜制各类方器及筋纹器茶壶。
顾景舟(1915-1996)原名景洲,。青年曾用艺名”景””景记””曼希、”武陵逸”,”荆南山樵”,”瘦萍”,七十后爱用“壼叟、老萍”。受艺友提议谓“艺海一景舟,鼓足风帆,勇往直前。”早年曾用艺名“曼烯、武陵逸人,荆南山樵,瘦萍”,晚年爱用“壼叟、老萍”。
蒋蓉(女)(1919-2008)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会员、澳门工艺美术家联谊会名誉顾问。1919年10月生,高级工艺美木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会员、澳门工艺美术家联谊会名誉顾问。
徐汉棠( 1913-)生於紫砂陶业之家, 50年代随顾景舟学艺,技术全面。 1932年出生,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江苏省陶瓷美术学会理事、中国陶瓷协会会员、中国轻工业设计协会会员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的、上海紫砂协会理事、中日陶瓷研究协会顾问,现為无锡市政协委员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研究所所长。
徐秀棠(1937-)汉棠胞弟, 1937年12月生,高级工艺美术师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陶瓷美术协会理事、江苏省文史馆馆员。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80 cc
泥料:原矿紫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00 cc
泥料:原矿底槽清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35 cc
泥料:老段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35 cc
泥料:老段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60 cc
泥料:老段泥
价格:点此询价
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60 cc
泥料:原矿底槽清
价格:点此询价
紫砂知识分类
- 宜兴紫砂
- 紫砂历史
- 紫砂名人
- 紫砂江湖
- 紫砂书籍
- 紫砂评论
- 紫砂壶价格
- 紫砂常识
- 走进紫砂
- 紫砂壶选购
- 紫砂壶开壶
- 紫砂壶养壶
- 紫砂壶设计
- 紫砂壶鉴别
- 紫砂壶型
- 紫砂壶视频
- 紫砂艺术
- 紫砂鉴赏
- 收藏紫砂
- 紫砂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具
- 紫砂壶陶刻
- 紫砂印章
- 紫砂术语
- 成型术语
- 鉴赏术语
- 行业术语
- 紫砂泥料
- 紫泥
- 红泥
- 绿泥
- 古铜泥
- 墨绿泥
- 红皮龙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黑泥
- 天青泥
- 大红袍
- 紫茄泥
- 降坡泥
- 朱泥
- 青灰泥
- 底槽清
- 黑星土
- 清水泥
- 段泥
- 黑疾星
- 紫砂壶与茶
- 茶叶知识
- 茶道茶艺
- 茶叶器具
- 茶诗茶文
- 茶史茶事
- 茶叶资讯
- 普洱茶功效
- 普洱茶泡法
- 工夫茶
- 名人与茶
- 铁观音
- 乌龙茶
- 书法
- 名人书画
热门资料
- 1 宜兴紫砂壶-新紫砂壶的保养和 292301次
- 2 非常详尽的实拍紫砂壶开壶过程 193777次
- 3 现代,当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最 89413次
- 4 全手工紫砂壶的鉴别 65574次
- 5 顾景舟/顾景州底款,印款,印 28254次
- 6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(全) 23976次
- 7 宜兴紫砂工艺师职称名录全集 22547次
- 8 宜兴紫砂壶名家 周桂珍老师作 20463次
- 9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88次
- 10 大红袍泥料 15407次
- 11 欣赏精品好壶时大彬、陈鸣远、 14486次
- 12 周桂珍紫砂印章及其作品欣赏 13912次
- 13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727次
- 14 怎么辨别紫砂壶化工壶 13468次
- 15 “文革壶”紫砂壶价格和收藏 12278次
- 16 2010年紫砂助理工艺师名录 11393次
- 17 紫砂壶鉴别九个特点 11256次
- 18 什么是老段泥 10823次
- 19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597次
- 20 宜兴紫砂壶价格差距为什么很悬 10427次
紫砂壶型
- 1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88次
- 2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727次
- 3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597次
- 4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西施 9005次
- 5 常见紫砂壶壶型器型大全(图) 7451次
- 6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石瓢 7079次
- 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 6038次
- 8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井栏 5025次
- 9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秦权 4005次
- 1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掇球 3873次
- 11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竹段 3674次
- 12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匏瓜与 3560次
- 13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龙旦 3233次
- 14 壶型大解说-井栏壶的由来和欣 3192次
- 15 壶型大解说-鱼化龙壶型的由来 2713次
- 16 发一部分紫砂壶型的来历 2350次
- 1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如 2340次
- 18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仿古如 2329次
- 19 壶型大解说-秦权壶的来源和欣 2192次
- 2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报春 2120次
本站特约紫砂艺人
- 夏立
- 王石耕
- 查元康
- 徐建芳
- 许学芳
- 王伟
- 余仲华
- 朱永忠
- 范小龙
- 周洪彬
- 范国名
- 范泉明
- 王晓斌
- 庄伟平
- 徐浩
- 张秋平
- 朱牧清
- 王国强
- 张爱成
- 周斌
- 谭华斌
- 刘世涛
- 徐亚春
- 周路健
- 张听刚
- 曲峰
- 于洪霞
- 李彦雄
- 陆轶舟
- 蔡一强
- 陈进
- 龚涛平
- 何卫枫
- 万阗阗
- 酒虎
- 施小马
- 王健
- 廖未梅
- 耿其群
- 顾小英
- 许浒
- 吴行中
- 史云棠
- 王余平
- 郑新
- 杨一新
- 高湘君
- 丁洪顺
- 周定华
- 谈剑锋
- 范志峰
- 范磊
- 石丁
- 史金妹
- 蒋小彦
- 杨裴明
- 茶宠
- 蔡岩峰
- 邵惠雄
- 张云熙
- 吴杰
- 刘景
- 王孝新
- 许学军
- 谢曼伦
- 蒋小琴
- 盛益明
- 范国华
- 庄玉林
- 袁新强
- 尹君峰
- 吴靓
- 江友明
紫砂泥料
- 青段
- 石红泥
- 白朱泥
- 枣红泥
- 金桂砂
- 原矿底槽清
- 原矿紫泥
- 红皮龙
- 原矿段泥
- 天青泥
- 原矿降坡泥
- 原矿朱泥
- 原矿清水泥
- 本山绿泥
- 原矿红泥
- 青灰泥
- 原矿黑星土
- 原矿紫茄泥
- 古铜泥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原矿黑泥
- 大红袍
- 原矿绿泥
- 黑疾星
- 小煤窑朱泥
- 原矿墨绿泥
评论人
评论内容
评论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