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紫砂江湖] 请一把壶回家
紫砂轶事(三)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 作品名:美壶特惠 特好老紫泥德中壶 茶人醉爱 价格:点此询价
南京博物院考古队经过3年的考古勘探、发掘,渐渐揭开了埋藏在岁月长河里的紫砂故事……
考古确认:紫砂起源于明中晚期
宜兴紫砂究竟起源于何时?目前有唐、宋、明三种说法。唐代说的根据是文献,唐僖宗时在唐朝做官的朝鲜人崔致远在《桂苑笔耕集》中有“坐演紫 泥……掌陶钧而不晚”的记述,持此说的人认为“紫泥”就是指紫砂。有人以北宋梅尧臣“小石冷泉留早味,紫泥新品泛春华”等诗句,认为紫砂源于宋代。更多的 人倾向于明代说,考古队领队杭涛认为,中国茶文化有“唐煎宋点”说,唐代是煎煮茶叶片,宋代是冲点茶叶末,明代才有了我们现代喝的散茶(炒青)。朱元璋第 17子朱权所著《茶谱》是明代第一本茶书,上面记述的饮茶方式还是点茶,茶具为银、锡、铜之类。此后近百年无茶书,明晚期突然出现一大批茶书,记述紫砂已 经成为全国流行的茶具。《阳羡茗壶系》说:“近百年中,壶黜银锡及闽豫瓷,而尚宜兴陶……名手所作,一壶重不数两,价重一二十金,能使土与黄金争价。”按 “近百年”推算,紫砂被从陶土中挑选出来加以利用,当在明代中期。
据《阳羡茗壶系》记载的传说,紫砂壶的创始人叫供春,他是个书僮,明正德年间陪伴主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,并学着寺中老和尚的样子做茶壶,金沙寺僧和供春同被列为紫砂壶的“开山鼻祖”。
目前能确认的最早紫砂壶出土于南京吴经太监墓,墓葬时间为明嘉靖十二年(1533年)。此次考古发掘在一个探方的最下层发现了一批特殊的紫砂壶 陶片,其壶嘴的形制和“铆接”制法、高领带鋬罐的口沿形制等不仅与吴经墓紫砂壶如出一辙,而且与金坛明代中晚期井内出土的紫砂壶、罐造型上基本一致,这为 紫砂起源于明代中晚期提供了可靠证据。
烧窑盛景:白昼窑烟共碧天
蜀山是座小山,高仅50米左右,占地不过千亩,山上草木繁茂,只有爬山锻炼的人踩出了几条小路。
考古发掘是在蜀山西麓和南麓进行的,当年烧窑的残次品就堆在窑的四周,天长日久,窑就陷入了碎陶的包围之中。现在看到的每一个山谷,都是一个窑址,可以说,现在蜀山的边缘地带,就是碎陶片堆出来的。
3年中,考古队共对6片区域进行了发掘,其中规模最大的是6号探方。杭涛说,这里的地层多达23层,跨度从清初到民国,每一层的碎陶片都是各个年代烧出来的残次品,被丢在了龙窑附近。
在6号探方附近,还发现了一处清代窑址,令人惊奇的是,窑壁和地面有一层厚厚的白色釉状物。据杭涛介绍,这叫“窑汗”,是用松枝烧带釉的陶器, 釉和松油迸溅、挥发附着在窑壁形成的。粗略估计,蜀山下埋藏着数十座古代龙窑,此次考古一共发现了8座。随着品胜窑在1959年春天的停烧,蜀山400余 年漫天的窑火熄灭了。
我们现在看到的,只有历史的遗迹,那么历史上的蜀山,是什么样的景象呢?紫砂大师徐秀棠给我们讲述了烧窑的故事。自称“玩了一辈子泥”的徐秀棠 从小就在蜀山南街长大,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常在龙窑里做辅助活。烧紫砂的窑叫龙窑,窑身长70米至80米,自山脚沿山坡向上修筑,窑顶是一个高耸的烟 囱,窑身有三四个窑门叫作窑户口,可供装货出货,窑背呈弓形,背两侧每隔70厘米左右各有一个孔洞,用来投燃料,叫鳞眼洞。整个窑的形状就像一条附在山坡 上抬起头的长龙,烧窑时热量自下向上流动,便于充分利用能源。
据徐秀棠回忆,1958年时蜀山上仍有6座龙窑,其中紫砂窑2座。龙窑分3种,分别用来烧大缸、坛罐和紫砂壶,前两者烧松柴,后者烧茅草。宜兴 作陶的原料称作甲泥和嫩泥,紫砂泥只是甲泥等混合矿泥中的优质泥,占其中的5%左右,若单独取泥是无法开采的,如果没有大量日用陶的生产,也就没有紫砂的 发源与兴盛。
龙窑体积大,一烧就是几万件东西,因此都是几十家窑户合伙烧一窑。紫砂壶不能接触明火烧制,因此首先要把紫砂壶等装进匣钵,用扁担挑到窑口,这 叫“挑窑”;然后装窑师傅像架蒸笼一样把不太规正的匣钵一层层摞高,这活难度很大,因为窑底是倾斜的,因此装窑师傅的工钱在所有窑工中是最高的。烧窑的时 间要持续两天两夜,从装窑到出窑,则要花上10天左右。
烧紫砂时窑内温度接近1180℃,窑工掌握温度全凭观察窑内火光颜色,从暗红、鲜红、黄色直至无烟无焰的耀眼白色,但是随着四季、晨昏、阴晴、 风雨雪等情况,窑中火光多有变故,非多年经验不能掌握。实际上龙窑的成品率平均只有30%—40%,火里求财相当不易,稍有不慎,一窑全是废品的情况也不 鲜见。徐秀棠说:“开窑前的几天,妈妈总会提醒孩子们要‘识相些’,大人正为这一窑烧得好不好担心,烧不好一家人便生计无着,这时孩子再淘气那就是讨父亲 的打了。”
在过去,蜀山烧窑的景象是很壮观的,白天,一座座龙窑吐出翻滚的黑烟,飘浮在万里长空;夜晚,窑火逸出洞眼,龙身金鳞闪闪,照亮夜空,给人带来一种古老而又奇妙的美感。
然而,窑工的生活却是艰辛的。当地有一首民谣这样说:“上龙窑,上龙窑,不是腿断就伤腰,抬不起头,直不起腰,碰碰窑砖就起泡。窑内火焰山,窑外雪花飘。一年到头上龙窑,人像猢狲难到梢。”
蜀山南街:最早的紫砂交易中心
蜀山南街是一条明清古街,虽叫南街,但它不在蜀山的南面,而在蜀山的西面,背靠蜀山,面朝蠡河。蜀山当时是宜兴紫砂的烧造中心,山下的老街便成了最大的交易中心,前店后厂,交易方便快捷。
走在蜀山南街,让人有时光倒流之感。这里的建筑还保留着白墙黛瓦的传统风格,不过黑瓦已泛白,白墙已泛黑。街边的院墙,有的是用陶罐、陶缸砌 成,有的则是用匣钵的碎片砌成,颇具当地特色。巷子很逼仄,只能容三人并排行走,脚下是一条条被磨得光光滑滑的青石板。随着老街的衰落,年轻人多已搬离, 留在此处的当地人多是老者,他们照老法生活着,去老虎灶冲开水,在河边洗马桶;而年轻人,则多是来自安徽、苏北、贵州、湖南和四川的打工者。
如今的冷落使我们很难想像当年的繁盛,但是明代记载中就有
“商贾贸易缠市,山村宛然都会”的字句,据徐秀棠所著《中国紫砂》所述,蜀山南街是前清到1957年间紫砂陶的窑户集中烧造、销售的基地,街上 的南北杂货店、药房、粮行、陶货店密集,是蜀山一带居民采买生活必需品和做小买卖的地方。窑户多在南街有自己的门市,在这里收坯、加工,然后在蜀山南坡的 龙窑里烧造,再由木船经蠡河,驶入太湖运往全国各地。
蜀山南街的尽头就是东坡书院。苏东坡曾多次游历宜兴,留下了“买田阳羡吾将老,从初只为溪山好”等诗句。传说蜀山原名独山,苏东坡经过此处时称 这座山像他老家四川(蜀)的山,后人因此把独山改名为蜀山。苏东坡曾在此买田筑室,称“蜀山草堂”,他逝世后,后人在原址建起东坡祠堂,明代在此建了东坡 书院。苏东坡在这里留下许多传说,其中与紫砂最为密切的,当属他在此制壶,因此提梁壶被称为“东坡壶”,虽然这只是后世的附会,但却反映了紫砂和文人精神 的天然联系,紫砂质朴高洁、素面素心而绝无浮艳的性格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,正是历代文人的参与,才使紫砂从茶具演变成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工艺品。
蠡河:紫砂从这里发往全国,远及欧洲
蜀山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蠡河,正因为蠡河通太湖,交通便利,利于贸易,才使蜀山成为烧制中心。
蠡河的名字取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的重臣范蠡,相传范蠡功成身退,与西施泛舟江湖,隐居在宜兴善卷洞一带,他发动当地人民制陶致富,因此被称为“陶朱公”,被奉为制陶业的祖师爷。据记载,蠡河就是他带领百姓开凿的。
据徐秀棠介绍,从蠡河出发的紫砂不仅运往全国各地,还运往全世界许多国家,紫砂行内,把做日本生意的称为“东洋生意”,做印尼、菲律宾、新加 坡、马来西亚生意的称作“南洋生意”,做泰国的称作“暹罗生意”,运往英、法、德、意和美国、智利、墨西哥的,则被称为“西洋生意”。
海上行舟风云莫测,一些商船因为风浪或触礁永远沉没在海底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林业强馆长作过统计,有外销紫砂的海上沉船地点共有7处,分别位 于福建沿海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尼和南非,其中年代最早的为明天启年间的“万历沉船”(约1625年),最晚的为清道光年间的迪沙如沉船(约1845 年)。
根据霍华的研究,早在17世纪,东印度公司把东方茶叶运往西方时,瓷器和紫砂作为茶具就开始远销欧洲,那时的西方绘画中已经可以见到宜兴紫砂 壶。据东印度公司记载,1680年前后有数千件的紫砂壶销往欧洲,并和瓷器一起被欧洲上流社会作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,配上金套嘴、金链子,陈列在壁炉上。
外销紫砂的生产是紫砂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。在明代,紫砂流行于中国的上流社会,但是随着明清政权更替带来的战乱,国内销路锐减,宜兴紫砂转而 寻求海外市场,在17世纪下半叶,长达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,外销紫砂代表了紫砂工艺的最高水平,并且引发了欧洲仿制宜兴紫砂的风潮,出现了类似紫砂的 “波格炻器”。
而在1700年以后至乾隆早期,代表紫砂的最高水平的是宫廷陶,在1720年左右,紫砂有了珐琅器;而在1800年前后,代表紫砂最高水平的是 文人紫砂,紫砂工艺达到了最高峰,代表人物有陈鸣远、陈曼生等,“曼生18式”被认为集紫砂艺术之大成的创作,西方研究者最多提出了“曼生72式”。到了 晚清,紫砂从文人间的唱和变得商品化,其影响直至今天,现在人们仍把收藏紫砂当成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。
文人参与:为紫砂注入文化内涵
紫砂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,还在于它蕴含着我们欣赏甚至钦佩的品质:“温润如君子,豪迈如丈夫,风浪如词客,朴讷如仁人,飘逸如仙子,廉洁如高士”,符合很多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。
紫砂壶自诞生起,就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,历代制壶名家与文人墨客的结合,才造就了紫砂多姿多彩的文化韵味。据考证,明清两代,参与紫砂陶艺的诗人、学者、艺术家不下90人,这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,很多人和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。
在供春之后,时大彬名动一时,在他的手里,紫砂壶的价格可比金玉。他与陈眉公等文士交往,不仅开创了调砂的颗粒效果,而且把茶壶缩小,把茶壶 “精雅化”。时大彬早年常请人代笔名款,后发愤苦学,终于可以以竹代笔,以坯为纸。据传时大彬创作态度极为严肃,不满意的作品即毁弃,留下的作品十不及 一,也有人说他是酒徒,无钱买酒便做壶,做壶得钱便买酒,人生经历颇为传奇。
时大彬带动了紫砂的第一个鼎盛期,不仅名家辈出,而且壶式千变万化,有仿古铜器的,有汉方、菱花、僧帽、扇形、圆珠梨式,以及花卉、竹节、橄榄和提梁等型式。
而在清代的康乾盛世,紫砂进入一个繁荣期,陈鸣远技艺的精巧和创新使他的盛名直追时大彬,“宫中艳说大彬壶,海外竞求鸣远碟”便是真实写照。这 一时期,文人不但定制壶样促进了紫砂的人文气息,还把紫砂名匠请到家中。陈鸣远便经常辗转于浙江的文人学士家中,留下了不少佳作。文人除定制外,更多的是 撰写砂壶铭,这样书画和篆刻也融入了紫砂壶艺。而紫砂艺人见到文人家中金石书画、铜玉鼎盘等收藏,也有了借鉴之物,使得紫砂壶书卷气渐浓而匠气逐减,紫砂 艺人的社会地位达到和士人并肩相友的地步。
集大成的陈曼生,并不会做壶,他是一位学者,精于书画和篆刻,在宜兴当县令时,不仅聘请杨彭年兄妹、邵二泉等制壶名家,而且请士人设计刻在壶上 的装饰纹样。他曾设计18款紫砂壶新式样,请一流陶艺师制作,被称作“曼生18式”。按他的意见,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人:壶手捏制茶壶、书画家施以书 画、再请人刻画,然后进窑烧制,而一把壶上可能附四个印章,包括壶手、画家、雕刻家和订制茶壶者的室名。这种融洽无间的合作创作出非常精美的艺术品,以至 于壶价暴涨数倍。
有一则传说是说苏州某巡抚得邵大亨壶,非常珍惜,不料中秋乘船赏月时船身摇晃,侍女失手打碎茶壶,被巡抚鞭笞。正在附近的邵大亨动了恻隐之心, 便请巡抚到自己船上,任其从自己16把好壶中挑选一把。巡抚选壶离去后,邵大亨立即把剩下的15把壶砸碎,忿忿说:“因为我的壶,竟有人玩物丧命,再不做 壶了。”
可以说,文人参与紫砂陶,为紫砂注入了文化内涵,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、中央工艺美院杨永善教授在谈到紫砂文化时说:“紫砂陶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 艺人和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。”近年来,宜兴紫砂再度兴盛,国内外的拍卖和收藏都持续升温,顾景舟、蒋蓉、徐秀棠、汪寅仙、吕尧臣等都是各负绝学的制 壶高手,宜兴先后有11人获得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”的称号。
如今,宜兴的紫砂从业者多达数万人,紫砂文化已深深植根于当地人的生活中。霍华对记者说起蜀山脚下颇具古风的一幕:一个满脸皱纹的卖菜老人,守 着一把紫砂壶,配着白瓷杯——这正是明人周高起所著《阳羡茗壶系》中所说的紫砂壶配白瓷杯的饮茶古法——面前是两篮青菜,蹲在电线杆下,边抽烟,边饮茶, 边卖菜,悠然的笑容让人感动。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70 cc
泥料:原矿紫泥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30 cc
泥料: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40 cc
泥料:原矿降坡泥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70 cc
泥料:本山绿泥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周斌
容量:280 cc
泥料:原矿底槽清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奚亮
容量:200 cc
泥料:原矿紫泥
价格:点此询价
紫砂知识分类
- 宜兴紫砂
- 紫砂历史
- 紫砂名人
- 紫砂江湖
- 紫砂书籍
- 紫砂评论
- 紫砂壶价格
- 紫砂常识
- 走进紫砂
- 紫砂壶选购
- 紫砂壶开壶
- 紫砂壶养壶
- 紫砂壶设计
- 紫砂壶鉴别
- 紫砂壶型
- 紫砂壶视频
- 紫砂艺术
- 紫砂鉴赏
- 收藏紫砂
- 紫砂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具
- 紫砂壶陶刻
- 紫砂印章
- 紫砂术语
- 成型术语
- 鉴赏术语
- 行业术语
- 紫砂泥料
- 紫泥
- 红泥
- 绿泥
- 古铜泥
- 墨绿泥
- 红皮龙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黑泥
- 天青泥
- 大红袍
- 紫茄泥
- 降坡泥
- 朱泥
- 青灰泥
- 底槽清
- 黑星土
- 清水泥
- 段泥
- 黑疾星
- 紫砂壶与茶
- 茶叶知识
- 茶道茶艺
- 茶叶器具
- 茶诗茶文
- 茶史茶事
- 茶叶资讯
- 普洱茶功效
- 普洱茶泡法
- 工夫茶
- 名人与茶
- 铁观音
- 乌龙茶
- 书法
- 名人书画
热门资料
- 1 宜兴紫砂壶-新紫砂壶的保养和 291475次
- 2 非常详尽的实拍紫砂壶开壶过程 192908次
- 3 现代,当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最 89285次
- 4 全手工紫砂壶的鉴别 65458次
- 5 顾景舟/顾景州底款,印款,印 28155次
- 6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(全) 23601次
- 7 宜兴紫砂工艺师职称名录全集 22443次
- 8 宜兴紫砂壶名家 周桂珍老师作 20364次
- 9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21次
- 10 大红袍泥料 14811次
- 11 欣赏精品好壶时大彬、陈鸣远、 14415次
- 12 周桂珍紫砂印章及其作品欣赏 13826次
- 13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643次
- 14 怎么辨别紫砂壶化工壶 13400次
- 15 “文革壶”紫砂壶价格和收藏 12182次
- 16 2010年紫砂助理工艺师名录 11340次
- 17 紫砂壶鉴别九个特点 11126次
- 18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430次
- 19 宜兴紫砂壶价格差距为什么很悬 10348次
- 20 什么是老段泥 10342次
紫砂壶型
- 1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21次
- 2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643次
- 3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430次
- 4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西施 8907次
- 5 常见紫砂壶壶型器型大全(图) 7354次
- 6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石瓢 7021次
- 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 5988次
- 8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井栏 4952次
- 9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秦权 3932次
- 1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掇球 3835次
- 11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竹段 3621次
- 12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匏瓜与 3511次
- 13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龙旦 3196次
- 14 壶型大解说-井栏壶的由来和欣 3135次
- 15 壶型大解说-鱼化龙壶型的由来 2665次
- 16 发一部分紫砂壶型的来历 2331次
- 1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如 2315次
- 18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仿古如 2314次
- 19 壶型大解说-秦权壶的来源和欣 2125次
- 2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报春 2078次
本站特约紫砂艺人
- 夏立
- 王石耕
- 查元康
- 徐建芳
- 许学芳
- 王伟
- 余仲华
- 朱永忠
- 范小龙
- 周洪彬
- 范国名
- 范泉明
- 王晓斌
- 庄伟平
- 徐浩
- 张秋平
- 朱牧清
- 王国强
- 张爱成
- 周斌
- 谭华斌
- 刘世涛
- 徐亚春
- 周路健
- 张听刚
- 曲峰
- 于洪霞
- 李彦雄
- 陆轶舟
- 蔡一强
- 陈进
- 龚涛平
- 何卫枫
- 万阗阗
- 酒虎
- 施小马
- 王健
- 廖未梅
- 耿其群
- 顾小英
- 许浒
- 吴行中
- 史云棠
- 王余平
- 郑新
- 杨一新
- 高湘君
- 丁洪顺
- 周定华
- 谈剑锋
- 范志峰
- 范磊
- 石丁
- 史金妹
- 蒋小彦
- 杨裴明
- 茶宠
- 蔡岩峰
- 邵惠雄
- 张云熙
- 吴杰
- 刘景
- 王孝新
- 许学军
- 谢曼伦
- 蒋小琴
- 盛益明
- 范国华
- 庄玉林
- 袁新强
- 尹君峰
- 吴靓
- 江友明
紫砂泥料
- 青段
- 石红泥
- 白朱泥
- 枣红泥
- 金桂砂
- 原矿底槽清
- 原矿紫泥
- 红皮龙
- 原矿段泥
- 天青泥
- 原矿降坡泥
- 原矿朱泥
- 原矿清水泥
- 本山绿泥
- 原矿红泥
- 青灰泥
- 原矿黑星土
- 原矿紫茄泥
- 古铜泥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原矿黑泥
- 大红袍
- 原矿绿泥
- 黑疾星
- 小煤窑朱泥
- 原矿墨绿泥
评论人
评论内容
评论时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