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紫砂鉴赏] 请一把壶回家
宜兴紫砂壶泥料的一些资料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 作品名:美壶特惠 特好老紫泥德中壶 茶人醉爱 价格:点此询价
目数是一种参考数据。
明代紫砂器泥料含有颗粒状粗砂,明代紫砂泥的目数为25-30,清中期为55-60目,近现代为100-120目。目数低则颗粒粗,孔隙度大,用手弹击声音沙哑、发闷,明代的紫砂壶表面均无光泽度,由于多为墓葬出土,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,表面失光。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,是目前有记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壶,是采用制大缸大瓮的泥料略加以澄练。因为可能与缸盆同窑烧造,所以明代紫砂壶表面常沾有釉斑。
宜兴紫砂泥料面面观---言简意赅
紫砂泥是从日用陶矿土中精选出来的,如果取得色泽纯正、颗粒细腻、烧成范围宽、可塑性好的泥种,须经严格 的加工和配置,方可产生色彩斑烂的五色土。
常见方法有: (1) 纯净的泥质加工处理。 (2) 掺入颗粒并与不同泥质混合。 (3) 适量掺入金属氧化物,使其色泽丰富,提高明度。泥与泥相拼,又会产生各种色泽变化, 常见泥色相拼有: (1) 本山绿泥与紫泥相拼,制成团泥。 (2)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,并适量加入氧化钴,制成墨绿泥。 (3)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,并适量加入铬锡黄,制成枇杷黄色。 (4) 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,并适量加入铬绿,制成菜茄泥。 (5) 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锰,制成褐色拼料泥。 (6) 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,制成黑料泥。 (7) 伏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,制成朱红泥。
紫砂茗壶随窑炉烧成温度的变化,会产生深、浅、浓、淡不同的色泽,如茗壶中需加入金属氧化物,一般不宜超 过千分之五,否则茗壶使用时间一长,壶表面会产生龟裂纹。
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,并适量加入氧化钴=墨绿泥。
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,并适量加入铬锡黄=枇杷黄。
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,并适量加入铬绿=青灰。
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锰=拼紫。
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钴及氧化锰=黑料
紫砂泥料知识集锦宜兴的陶土品种繁多,广布于宜兴南部丘陵山区。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、甲泥、和嫩泥三大类。白泥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存的粉砂质铝土质粘土;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(通称页岩),未经风化,又叫石骨,材质硬、脆、精;嫩泥则是一种以土黄色、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,材质软、嫩、细。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土,不论是甲泥或嫩泥,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。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八以上,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二左右。又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,泥料经过适当比率调配,再用不同性质的火焰烧可以呈现颜色深浅不一的黑、褐、赤、紫、黄、绿等多种颜色。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色泽的原因。
宜兴紫砂陶所用的原料,包括紫泥、绿泥及红泥三种,统称紫砂泥。
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一个夹层,矿体呈薄层状、透镜状,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公分到一公尺左右,稳定性差,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、紫红色,并带有浅绿色斑点,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、紫棕色、紫黑色。紫泥主要成份为水云母,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、石英、云母屑及铁质等。综合分析,紫砂泥属于粒土--石英云母系,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,因此单种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,泥坯强度高,干燥收缩率小,为多种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。
绿泥是紫砂泥中的夹脂,故有“泥中泥”之称(团山泥则是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一起的泥料)。绿泥产量不多,泥质较嫩,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,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,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。
红泥(或称朱泥)则是位于嫩泥和矿层底部的泥料,矿形琐碎,需经手工挑选。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,烧成之后变朱砂色、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。朱泥的土质成份,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,约在14%到18%之间,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。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,成型工艺难度亦高,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,因收缩率高达30%至40%,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。
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,满足工艺变化和创作设计的需要,艺人们透过把几种泥料混合配比,或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,使之产生非同寻常的应用效果。大凡名家对泥料的配制皆各有心法,不相私授,进而形成紫砂泥有些特定泥料成为某些名家的代名词,也突显了名家的艺术风格。如作品烧成后呈现天青、栗色、石榴皮、梨皮、朱砂紫、海棠红、青灰、墨绿、黛黑、冷金黄、金葵黄……等多种颜色,吸引了紫砂藏家的目光。紫砂泥若再掺入粗砂、钢砂,产品烧成后珠粒隐现,产生特殊的质感。
紫砂器表面的色泽取于自然泥色,程序是这样的:先将各色原料分开碾细,然后用清水漂,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蜡膏,即为有用的色浆原料,烧成后永不消褪。近年来还试制成功了醮浆红泥,仿金属光泽液等化妆土,丰富了紫砂产品的色彩。
紫砂陶器所用主要原料紫泥,行家形容紫泥是泥中有“骨”。这个“骨”就是紫泥中的石英颗粒,也就是紫砂泥中的“砂”。它与粘土、云母、赤铁矿共生一体。紫泥不能用水直接膨润,粉碎至一定细度,不必与其它原料配合,单一原料即可成型烧成品种繁多的紫砂陶器。
泥料發色指紫砂泥燒成中發生的色彩變化。紫、紅、黃三種基泥,由於礦區、礦層的不同,加工過程的差異,以及窯燒時溫度等各種因素,其發色變幻莫測,變化微妙,巧奪天工。經嚴格的篩選加工和配置,才會產生色彩斑斕的五色土,常見方法有:
(1)篩選各種純淨的泥質加工處理。
(2)不一樣的泥相拼配,可以塑造成多種泥色。
(3)用不同顏色的泥條放在一起扭絞形成,多種顏色對比成為絞泥。
(4) 將泥混合摻入不同材質、不同顏色的顆粒,產生顏色深淺效果。
(5) 將泥混合摻入不同大小的顆粒,產生梨皮效果。
(6) 在泥料裏加入適量金屬氧化物,使色澤豐富,提升明亮度。
(7) 在泥料裏加入適量的氧化鋅,使泥料在燒窯時降低燒成溫度。
不同泥料相拼,加入適量氧化物,又會產生各種色澤變化,又形成許多新的泥種。如:團泥、朱砂泥、菜茄泥、豆碧泥、墨綠泥、天青泥、綠泥、枇杷黃色、葵黃泥、赤鱔泥、黃金桂花泥、大紅袍泥、嫣紅泥、朱泥、黑鐵砂等常用的泥色相拼有:
(1)本山綠泥與適量紫泥相拼,調製成 團泥 。
(2) 伏東紅泥適量加入鐵紅粉,調製成 朱砂泥、大紅袍泥、嫣紅泥 。
(3)白泥適量加入鐵紅粉,調製成 朱泥 。
(4) 紫泥適量加入氧化錳,調製成 深褐色 。
(5) 紫泥適量加入氧化鈷及氧化錳,調製成 黑鐵砂 。
(6) 本山綠泥與少量的白泥相拼,再適量加入鉻綠,調製成 菜茄泥、豆碧泥 。
(7) 本山綠泥與少量的白泥相拼,再適量加入氧化鈷,調製成 墨綠泥、天青泥 。
(8) 本山綠泥適量加入氧化鈷,調製成 綠泥 。
(9) 本山綠泥與少量的白泥相拼,再適量加入鉻錫黃,調製成 枇杷黃色、葵黃泥、赤鱔泥、黃金桂花泥 。
清水泥原指是成泥方法,底皂青是优质紫砂矿料。黄龙山四号井是和其他黄龙山矿井一样仅仅是夹泥矿,而且四号井早已废置.底皂青矿料也不仅仅出在四号井,黄龙山其它矿井都可以出优质的底皂青矿料.
烧结度高声音相对较脆.吸水率低.颜色滋润.烧结度偏弱,则向反,敲击声音沉闷,吸水率高,颜色晦涩无光泽.主要是第一次烧成烧结度不一。若第一次烧结度较高,捂灰成色会润一点,烧结度相对底一点,则捂灰以后会感觉壶表有些“涩”,但后者相对容易泡养一点。
"焐灰"是老的说法,就是将烧嫩欠火或其它因素需要改色的茶壶,放入陶瓷钵头内,再用柴草灰焐好密闭,在低温缺氧状态烧制(还原气氛烧制,利用紫砂主要着色的铁离子在低价状态成现灰黑色的原理).紫砂壶焐灰,因为效果特殊,有"温润如墨玉,坚质似铁石"之美誉.
声音沙哑还是清脆主要和烧成玻化程度有关.
好的泥料应该纯,净.烧成后要友质感.在制作过程中,对制作艺人来说可塑性要强.成品率要高过去因为窑炉的局限性.还要求泥料吃火要相对低些.
泥料不经过除铁的话烧成成品大多会出现黑色斑点.温度过高会出现熔点孔。
一把成功底皂青焐灰,颜色应该是黑内透青,青中泛蓝.保持原料的颗粒质感。和其它拼制黑了区别,拼制黑料,相对颜色呆板,质感较弱.。
团泥不可以焐灰.
“吐黑”主要是指质地疏松的“团泥”壶泡养以后表面因为吸附黑色素。一般质地坚密的泥料,做功到位,烧结度合适。就不会出现此类问题。造成配制团泥吐黑主要是,烧结度不够,形成因素主要是选矿不好泥料致密度差,结构疏松等原因。
天然的团泥只要烧结,不会"吐黑".
用本山绿泥配制泥料,因为结构相对疏松,泥门不紧就容易吐黑.
本山绿泥不可以直接成泥制作作品,这是配制泥料的常识.吐黑是因为泥质结构疏松,而本山绿泥正因为烧成结构疏松,所以不可以直接成泥.
黑色斑点可能是泥料中的铁质.泥料不经过除铁的话烧成成品大多会出现黑色斑点.温度过高会出现熔点孔.
朱泥中的铁质是完全正常的。因为朱泥含铁很高,烧成温度稍高,就会有铁质析出,出现铁熔点。
底皂青泥料在长时间陈腐后,假如使用时艺人不注意,很可能在烧成成品上产生黑色晕纹.因此艺人在用陈腐时间较长的底皂青原料时一定要重新杵打充分,才可以制作.
市面上一些劣质泥料通常是用普通的有色黏(陶)土,粉碎后假如色料拼配而成,就颗粒结构看,缺乏原矿紫砂矿料质感的丰富性,断面结构也非常单一,玻相充分,没有紫砂泥料砂质颗粒的不均匀状态。紫砂泥料的优劣,主要也体现在以上的特征上,经过泡养,颗粒质感圆润,饱满,砂感丰富。双重气孔可以保证紫砂器皿的透气性,和相对的隔热性质。
团泥料相对要比紫泥和朱泥更为直观。好的团泥矿料是天然的紫泥和绿泥共生矿料,但紫泥偏多,颜色就偏红,高温下偏青,偏灰,相反绿泥成分高,烧成颜色偏黄,高温下偏灰白。颗粒结构的特征是“骨多肉少”砂感强烈,表面质感十分丰富(见图1)。劣质“团泥”烧成后颜色发暗,有晦涩感或者特别艳丽但没有质感,几乎看不见砂质。典型的就是市面上“黄朱泥“敲击声音清脆,透气性很差,表面没有砂质感。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70 cc
泥料:原矿紫泥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230 cc
泥料: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40 cc
泥料:原矿降坡泥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美壶定制老师
容量:170 cc
泥料:本山绿泥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周斌
容量:280 cc
泥料:原矿底槽清
价格:点此询价
工艺师:奚亮
容量:200 cc
泥料:原矿紫泥
价格:点此询价
紫砂知识分类
- 宜兴紫砂
- 紫砂历史
- 紫砂名人
- 紫砂江湖
- 紫砂书籍
- 紫砂评论
- 紫砂壶价格
- 紫砂常识
- 走进紫砂
- 紫砂壶选购
- 紫砂壶开壶
- 紫砂壶养壶
- 紫砂壶设计
- 紫砂壶鉴别
- 紫砂壶型
- 紫砂壶视频
- 紫砂艺术
- 紫砂鉴赏
- 收藏紫砂
- 紫砂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艺
- 紫砂壶制壶工具
- 紫砂壶陶刻
- 紫砂印章
- 紫砂术语
- 成型术语
- 鉴赏术语
- 行业术语
- 紫砂泥料
- 紫泥
- 红泥
- 绿泥
- 古铜泥
- 墨绿泥
- 红皮龙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黑泥
- 天青泥
- 大红袍
- 紫茄泥
- 降坡泥
- 朱泥
- 青灰泥
- 底槽清
- 黑星土
- 清水泥
- 段泥
- 黑疾星
- 紫砂壶与茶
- 茶叶知识
- 茶道茶艺
- 茶叶器具
- 茶诗茶文
- 茶史茶事
- 茶叶资讯
- 普洱茶功效
- 普洱茶泡法
- 工夫茶
- 名人与茶
- 铁观音
- 乌龙茶
- 书法
- 名人书画
热门资料
- 1 宜兴紫砂壶-新紫砂壶的保养和 291475次
- 2 非常详尽的实拍紫砂壶开壶过程 192908次
- 3 现代,当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最 89285次
- 4 全手工紫砂壶的鉴别 65458次
- 5 顾景舟/顾景州底款,印款,印 28155次
- 6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(全) 23601次
- 7 宜兴紫砂工艺师职称名录全集 22443次
- 8 宜兴紫砂壶名家 周桂珍老师作 20364次
- 9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21次
- 10 大红袍泥料 14811次
- 11 欣赏精品好壶时大彬、陈鸣远、 14415次
- 12 周桂珍紫砂印章及其作品欣赏 13826次
- 13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643次
- 14 怎么辨别紫砂壶化工壶 13400次
- 15 “文革壶”紫砂壶价格和收藏 12182次
- 16 2010年紫砂助理工艺师名录 11340次
- 17 紫砂壶鉴别九个特点 11126次
- 18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430次
- 19 宜兴紫砂壶价格差距为什么很悬 10348次
- 20 什么是老段泥 10342次
紫砂壶型
- 1 紫砂壶壶型详解鉴别 有图 17921次
- 2 紫砂壶 壶型大全,真给力 13643次
- 3 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石瓢来源由 10430次
- 4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西施 8907次
- 5 常见紫砂壶壶型器型大全(图) 7354次
- 6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石瓢 7021次
- 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 5988次
- 8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井栏 4952次
- 9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秦权 3932次
- 1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掇球 3835次
- 11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竹段 3621次
- 12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匏瓜与 3511次
- 13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龙旦 3196次
- 14 壶型大解说-井栏壶的由来和欣 3135次
- 15 壶型大解说-鱼化龙壶型的由来 2665次
- 16 发一部分紫砂壶型的来历 2331次
- 17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——仿古如 2315次
- 18 宜兴紫砂壶壶型大解说-仿古如 2314次
- 19 壶型大解说-秦权壶的来源和欣 2125次
- 20 宜兴紫砂壶经典壶型-报春 2078次
本站特约紫砂艺人
- 夏立
- 王石耕
- 查元康
- 徐建芳
- 许学芳
- 王伟
- 余仲华
- 朱永忠
- 范小龙
- 周洪彬
- 范国名
- 范泉明
- 王晓斌
- 庄伟平
- 徐浩
- 张秋平
- 朱牧清
- 王国强
- 张爱成
- 周斌
- 谭华斌
- 刘世涛
- 徐亚春
- 周路健
- 张听刚
- 曲峰
- 于洪霞
- 李彦雄
- 陆轶舟
- 蔡一强
- 陈进
- 龚涛平
- 何卫枫
- 万阗阗
- 酒虎
- 施小马
- 王健
- 廖未梅
- 耿其群
- 顾小英
- 许浒
- 吴行中
- 史云棠
- 王余平
- 郑新
- 杨一新
- 高湘君
- 丁洪顺
- 周定华
- 谈剑锋
- 范志峰
- 范磊
- 石丁
- 史金妹
- 蒋小彦
- 杨裴明
- 茶宠
- 蔡岩峰
- 邵惠雄
- 张云熙
- 吴杰
- 刘景
- 王孝新
- 许学军
- 谢曼伦
- 蒋小琴
- 盛益明
- 范国华
- 庄玉林
- 袁新强
- 尹君峰
- 吴靓
- 江友明
紫砂泥料
- 青段
- 石红泥
- 白朱泥
- 枣红泥
- 金桂砂
- 原矿底槽清
- 原矿紫泥
- 红皮龙
- 原矿段泥
- 天青泥
- 原矿降坡泥
- 原矿朱泥
- 原矿清水泥
- 本山绿泥
- 原矿红泥
- 青灰泥
- 原矿黑星土
- 原矿紫茄泥
- 古铜泥
- 黄金段
- 芝麻段
- 老段泥
- 原矿黑泥
- 大红袍
- 原矿绿泥
- 黑疾星
- 小煤窑朱泥
- 原矿墨绿泥
评论人
评论内容
评论时间